《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与反思四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香滨小学张冰帆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是一篇儿歌形式的词文,图文并茂。图上画的是江南美丽、富饶的风光,一只竹排在清清的河水中行驶,小男孩撑着竹排顺流而下。鱼
在水里游,鸟在天上飞,河的两岸有绿油油的稻田和浓密的树木。插图和课文内容结合得密切。全文共有3句话。第一句话主要写小竹排顺水往
前行,鱼儿在清清的水中游来游去,鸟儿在枝头唱歌的情景;第二句话说的是河两岸树木茂密,禾苗茁壮;第三句话中的“江南”盛产鱼虾、
稻米等,物产非常丰富。坐在小竹排上顺水前行,一路观赏着江南美丽的风景,真好像是在画中游览一样。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江南人们
的高兴心情。全诗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适宜儿 诵读。
2、本课要学会3个生字,要求会认12个字,注意读准:“顺、流、唱、密、南”的音。学习3个新偏旁“ ”“ ”“ ”认识2种新
笔画“ ”“ ”
3、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主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将字写好,写美。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 ”“ ”两个笔画和“木 ”“ ”“ ”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1、认记生字注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教学难点:通过指导学生读课文,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充分感受江南的美丽,受到美的教育。
五、课前准备:flash动画课件。
六、教学过程:
导入:1、小朋友们一定很喜欢郊游吧,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划着小竹排去欣赏一下江南的美景好吗?[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和
老师一起书空板书。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乘着小竹排顺水而下,出发!(播放课文朗读课件)
识字:1、多么美的小诗啊,我们也来试着读一读吧!请同学们打开书读小诗,注意要把语句读通顺,遇到不认识或难读的字词可以借助拼音也
可以请教身旁的小伙伴多读几遍。
2、指名读,教师正音。(“儿”读轻声,“油”读一声,介绍ABB词组)
3、看,可爱的生字宝宝就藏在小诗中,现在老师把他们请了出来,谁愿意和他们交朋友?(播放生词课件)生自由读,指名读,指名领
读(生汇报时用上“我认识”句式)
4、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快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生汇报(借助拼音、文中学字、分析字型、组词,看图等等)指名领齐读。
写字:1、生字宝宝还找到了新朋友组成了新词请同学们读一读。(生齐读)(播放扩词课件)
2、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宝宝你们会写吗?
(播放三个写字的课件)生齐读,说一说三各字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在田字格中写字要注意什么?
看“口中日”的笔顺课件,生一起书空,说一说怎样写比较好看,要注意什么,师范写,生上黑板范写,升评。
间休:1、看到同学们把字写得这样工整漂亮老师真开心,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好不好?(放歌曲,做动作)
读文:1、好听吗?谁能用读书声把江南的美传递给每一位同学?快速浏览一共有几句话?指名读一、二、三句话,指导朗读。(理解“顺水流
”“密”“绿油油”“画中游”)
配乐指名读,配乐齐背诵。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了美丽的江南美景,回到家里希望你能把这首小诗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他们也感受一下水乡的美。
我 的 反 思
香滨小学张冰帆
一.作课人:张冰帆
二.作课年级:一年级
三.作课题目:《小小竹排画中游》
四.课前准备:
10月12日,我在香滨小学校内作了一节B级公开课。由于在讲课之前先听姚明慧主任介绍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知道了新课程与传统
教学的不同,并与姚主任一起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反思,所以在备课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 在教学时既重知识传授又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2. 在课堂上既重老师的主导作用,又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在以上理念指导下,既重师生互动,又重生生互动;
4. 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发言;
5.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备课,使课堂充满活力。
……
五.实施情况:
讲课当天,除了课题组成员外,我们还邀请了教研员祁老师前来听课。另外,外校的校长主任也听了此课。
六.我的反思:
课讲完后,老师们给予了一些评价,我的感受是优点如下:
1. 按照预想,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教师关注着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2. 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复现课文内容,把学生带到江南那美丽的景色中,再让学生把这种感受通过文中的语句读
出来。效果很好。
3. 重视学生的习惯培养,特别是说完整话、用书面语言说话、听课习惯、读书写字习惯的培养。
4. 在本节课中,我最满意的有这样一个环节:
在我制作课件时,顺序是这样的:先学习词语,再让学生学习课文。有一个学生提出不懂什么叫“竹排”,我及时的出示了相关课件让学生从
直观上了解了竹排的样子,学生在汇报学习词的方法的时候虽然讲得不能算是流畅,但是学生却在自己讨论中学会了学习生字的方法,我知道
这节课是为了学生的学而不是为了老师的教,这样上课才是一节真实的常态课。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我觉得需要改进的几点是:
1. 课堂上师生互动环节比较多,生生互动较少。除了小组学习外,只有同桌互相评价读书时有互动。
2. 课中操时间安排不合理。
3. 为学生安排的配乐朗读的音乐不太好,学生配不上。
总之,通过这次教学研讨活动,我的收获很大,真的,与每次作课后都不同,我知道应当用什么样的眼光去评价一节课了。也许一节没有完
成的课在专家眼里是一节失败的课,但如果教师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扎扎实实地学到知识而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我依然会为他喝彩!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本文转载
http://edu6.com/bbs/printpage.asp?BoardID=74&ID=4345